jimosea 发表于 2024-2-18 15:22:59

ISO 14409:2011 - Ship launching air bags国际标准解读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了ISO 14409:2011 Ships and marine technology — Ship launching air bags(船舶与海上技术船舶下水用气囊)。该国际标准是以我国正在实施的CB/T 3795—1996《船舶上排、下水用气囊》以及新修订的版本为基础编制的。标准总结了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我国气囊产品的技术发展经验,为船舶气囊的生产和出口等提供了重要的标准化技术支持。

国际标准的主要内容ISO 14409:2011 Ships and marine technology — Ship launching air bags共分十章,分别为:第一章 范围、第二章 规范性引用文件、第三章 术语和定义、第四章 分类、第五章 材料和尺寸、第六章 试验、第七章 型式检验、第八章 出厂检验、第九章 标记、第十章 文档、包装、运输及储存。在范围一章中,本国际标准明确规定了标准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即主要适用于锦纶帘子布浸胶成型气囊的设计、制造、试验与验收。在术语一章中,本国际标准对气囊承载力、气囊体、爆破压力、初始压力等12个术语进行了定义和解释,便于统一认识,有利于相关的技术交流。在分类一章中,本国际标准对气囊分类、气囊的结构和尺寸等进行了规定。主要根据承载力将气囊分为普通气囊和高承载力气囊两种类型,并按照帘子布的层数明确了相应的型号。标准还通过示意图将气囊的结构(气囊咀、气囊体、气囊头)进行了描述,明确了气囊的尺寸规格。在材料和尺寸一章中,本国际标准主要对帘子布的组成结构、橡胶胶料的性能、气囊的外观和尺寸偏差等进行了规定。橡胶胶料的性能将会直接影响到气囊的最终性能,因此,标准对橡胶胶料的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硬度、撕裂强度、永久压缩变形等性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规定了额定工作压力下气囊的长度和直径尺寸允许偏差为±3%。在试验一章中,首先规定了试验条件,包括环境温度、试验介质和试验仪器。标准对气密性试验、压缩试验、承载力试验、爆破试验、压缩可回复性试验等作出了规定,并提出了相应的试验要求和检验要求。在型式检验一章中,主要规定了检验时机、试验项目和接收标准等内容,在出厂试验一章中,主要规定了出厂检验的项目和接收标准。在标志一章中,主要规定了标记规则和标记示例,并明确了标志中应涵盖的主要内容,如:产品名称、型式、尺寸(直径和长度)、额定工作压力、重量等。在文档、包装、运输和储存一章中,主要规定了每批气囊应有制造商提供的产品合格证书、使用说明书和维护手册等;规定了气囊应捆扎包装;对短途运输和长途运输的要求分别进行了规定;规定了储存的条件和方法。该国际标准与我国船舶行业标准CB/T 3795-1996《船舶上排、下水用气囊》相比,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该国际标准删除了气囊按照高压、中压、低压区分的分类表述,采用气囊承载力对气囊进行分类的条款。该国际标准将气囊按每米长度承载力的大小不同分为高承载力气囊和普通气囊两种类型。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是考虑了当前市场上使用的气囊结构和使用性能,为用户在船舶气囊下水前进行下水工艺的设计计算提供了方便。二是该国际标准规定了对生产气囊的原材料包括橡胶和帘子线的质量控制内容,通过示意图明确了帘子布的结构型式。三是该国际标准增加了生产企业开发气囊新产品时需要做的型式检验内容和试验方法,这些试验包括气囊密封性试验、压缩性能试验、单位长度承载力试验、爆破试验等,体现了气囊生产企业必须为用户负责,使产品在投放市场前,对产品的性能、质量和使用安全性有足够的保证。该国际标准也确定了船舶下水用气囊的主要技术指标:额定工作压力、单位长度承载力和最小爆破压力。这些指标是三十年来我国船舶气囊下水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总结,并经过了反复的试验验证和实际使用的考核。标准对不同型号、规格的气囊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在制定国际标准时,标准编制组总结归纳了我国气囊生产企业及检测试验单位对气囊进行有关试验实际操作时应用的试验规程,对气囊又做了一系列的试验,进一步对这些指标进行了验证。
四、标准发布的重要意义下水设施的选定对大多数中小型船舶生产企业的建设或改扩建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下水设施,除可行性外,其投资的大小相差甚远。船舶气囊是一种柔软的弹性容器,充入空气后,利用空气的可压缩性和流动性来完成下水任务。气囊下水克服了以往修造船舶能力受到固定式船台下水滑道和船坞的限制,以其省工、省时、省投资、机动灵活、安全可靠、综合经济效益高等优点,越来越成为中小型船厂用于船舶下水的首选。我国是船舶气囊下水技术的发源地和船用气囊的生产基地。多年来,我国在船舶气囊下水技术的开发应用以及船舶气囊产品的研制和市场化进程中,积累了一整套成熟的经验。技术的成熟是制定标准的必要条件,在制定国际标准的过程中,我国在船舶气囊下水技术发展中得出的经验总结得到了反映。该国际标准的制定与发布,使中国制造和生产的气囊受到越来越多国外用户的青睐,国外客户不断向公司询问气囊应用及订购产品。 此次由我国主导制定的“船舶下水用气囊”国际标准,不仅更好地把我国制造的船舶气囊推向国际市场,使气囊下水以及相应的平地造船技术在国际上得到更广泛的认可,而且也体现了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重大进步,是我国船舶行业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编制的重要体现之一。我国在注重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同时,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实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使我国的技术发展在国际标准中得到反映,把更多的中国标准推向世界,转化为国际标准,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影响力。ISO 14409:2011 Ships and marine technology — Ship launching air bags国际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船舶气囊下水技术的逐渐成熟和规范,标志着船舶气囊下水技术正逐步被世界各国所认同和采用,对规范我国船用气囊的生产和提高产品质量,以求更好地走向世界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气囊下水技术的发展历程船舶气囊下水是我国独创的一项造船新工艺,是一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随着三十年来的发展,其下水技术进一步成熟,下水的船舶吨位越来越大,操作安全性也越来越高,并逐渐从我国推广到世界各地,在土耳其、马来西亚、印度、越南、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世界很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船舶气囊下水技术自1981年在我国首创以来,从应用范围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小型船舶试用阶段。20世纪80年代,这种简易、便利、能适合不同船舶建造模式的下水方式,受到中、小型船厂广泛欢迎,数以千计的船舶使用气囊安全下水。但由于受到气囊结构和强度的制约,当时这项技术始终只是徘徊在自重500吨以下的小型船舶上使用。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是中型船舶气囊下水技术发展阶段。1994年,舟山船厂用新型高强度气囊使一艘长69.8米、宽14.8米、自重900吨的车客渡船成功下水,被评为当年船舶行业的十大科技成就之一,成为我国船舶气囊下水技术新起点的标志。第三阶段:21世纪初至今,是大中型船舶应用气囊下水技术开发阶段。2002年10月,万吨级油船“舟海油28”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吉祥船务公司用气囊下水成功;2008年8月,55,000载重吨散货船“VICTORIA I”号在浙江三门健跳船厂用气囊顺利下水;2010年12月,70,000载重吨散货船“新东莞1号”在浙江正和造船有限公司用气囊下水成功。这几次的成功下水均为船舶气囊下水创造了新记录。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我国建造的民用船舶,3万吨级以下的货船,有一半以上采用气囊下水;5.7万吨级散货船,大约10%左右是用气囊下水的;而7万吨以上的大型船舶,用气囊下水则刚刚起步。随着高承载力气囊的发展以及气囊下水技术的逐步成熟,大型船舶气囊下水也应有广阔的市场。我国船舶气囊下水技术已经走向世界,越南从我国引进这项技术后,很快得到推广应用。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土耳其、伊朗等国也已经从我国引进气囊下水技术。2005年8月间,美国受“卡特里娜”飓风影响,有2200多艘船只在海岸搁浅,美国TITAN海事救捞公司专程来我国考察和购买一批气囊,空运美国,在抢险救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该公司在使用报告中称:“已经证明这些气囊对我们在清理美国水道‘卡特里娜’飓风恶果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有无法估量的贡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ISO 14409:2011 - Ship launching air bags国际标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