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mosea 发表于 2022-3-31 16:23:32

船舶气囊下水的优劣点


近年来,气囊下水得到迅速普及。然而,这种在地方中小船企使用率极高的下水方式,在有的专家看来,却不那么可靠和先进,而政府主管部门对此又极少提及。气囊下水,就在这种尴尬的状态中发展着。


据了解,气囊下水方式是十几年前才在我国出现的一种新的下水方式,它使中小型船企摆脱了受固定式下水滑道的制约,使船舶下水变得简单和方便,并在江苏、浙江等民营造船发达的省份得到了迅速推广。一位民营船企的老板说,建设固定式下水滑道成本太高,而一艘万吨级船舶用气囊下水,平均费用只需六七万元,并且使用十分方便。这大概也是促使许多小型船企选择气囊下水方式的主要原因。

基于同样原因,气囊下水从只在地方小型船企使用扩展到中型船企和国有船企,甚至走出了国门。而且,随着气囊材质的改善和工艺的改进,下水船舶从晚初几百吨发展到现在的两万多吨,种类涉及工程船、客货船、集装箱船、滚装船等。

那么气囊下水的可靠性究竟如何呢?一家气囊生产企业的老板告诉记者,气囊下水成功与否受气囊本身材质及结构和下水工艺的影响。只要气囊质量可靠,并根据船舶的尺度、线型、自重、制订合理的下水方案,完全可以保证船舶的下水安全。特别是2004年以来,业内对什么样的气囊可使多大船舶下水有了较明确的认识,认为万吨级船舶下水工艺已相当成熟。仅江苏和浙江两省每年完工的万吨级船舶就有数十艘,这些船舶大部分采用气囊下水,极少出现事故。船用护舷气囊下水是安全可靠的下水工艺,不仅有广泛的市场需求,也有良好的发展前途。


然而,有的专家认为,虽然不能断言气囊下水是一种不安全的下水方式,但船舶下水毕竟是一项危险性较大的工作,目前国家尚未规定气囊下水等工种的许可制度,什么样的人都可以操作,极易引发安全事故。气囊生产虽有标准,但那还是10年前的标准,标准制定和修订不及时,同时市场上的气囊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一些产品耐压性和防爆性较差,在作业时容易爆裂,导致伤人或伤船。同时他们强调,气囊下水的致命弱点在于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全国还是地方行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等,都没有组织过系统的调研和论证,这使得气囊下水处于一种管理缺失的状态,在为地方造船业发展助力的同时,无形中也助长了沙滩船厂的蔓延。

过去,船舶行业管理部门极少触及这一话题,不过目前已开始介入。不久前,国防科工委制定的《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首次将气囊下水作为一种认可的下水方式列入其中,并规定二级Ⅰ类企业允许采用气囊下水方式,可建造船长不超过120米的船舶。然而,一些民营企业的老板对此颇有异议。他们认为,这等于将气囊下水的船舶最大吨位限制在2万吨级左右,事实上船用护舷气囊下水3万吨船舶应该没有问题。今年7月,浙江一家民营船厂就有一艘3万吨船舶将采用气囊下水。他们认为,行业管理部门应该对气囊下水这样新工艺给予更多的关注。
气囊下水在争议中超过了十几年,一面是遍地开花,一面是难以摆脱的不安全的阴影。为给它确定一个合适的“身份”,地方船企和业内专家同时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对气囊下水方式进行调研,出台相关标准,合理限制下水船型,使这一工艺更好的为中国造船业服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船舶气囊下水的优劣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