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mosea 发表于 2022-3-21 13:23:52

苏豪新生造船一艘1.2万吨驳船气囊上排下水完成

在吴江汾湖建造的1.2万吨级载重轮船
吴江既不靠江,也不临海。但是,依靠丰满健壮的内河水系,吴江不仅能通江达海,还造出了自己的万吨轮。近日,在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芦墟镇的太浦河边,一艘1.2万吨级驳船顺利下水。该船长106.7米、宽25米、深6.8米,在内河航道最大的千吨级船舶中,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巨无霸”。73岁老“船王”,办起万吨级造船厂站在芦墟镇的太浦河大桥上,向远处眺望,宽阔的河水静静流淌。河两岸,一艘艘内河中常见的轮船整齐停泊在岸边。其中,有一艘朱红色的新船格外显眼。它个子比身边的轮船大了不下10倍,整艘船就像一个巨大的水上平台,静静的浮在水面,任凭波浪拍打,纹丝不动。内河里还有这么大的船?沿着河边小路朝目标前行,拐过几个弯后,眼前豁然开朗:一块空旷的场地上,6台门式塔吊静静矗立,并将场地由东向西分成三块长方形区域,每块场地都是南高北低,向太浦河一方倾斜。水中的那艘“巨无霸”就出自这里———吴江苏豪新生造船有限公司。“往中间一点,对准了!一二三,拉!”循着洪亮的声音望去,烈日下一个高个中年人正戴着草帽,在场地上指挥工人将一艘待修的船舶从水中拉上船台。他便是船厂的董事长张菊生,今年已73岁。与造船打了40多年交道的他,在当地被尊称为“船王”。“我们厂的前身是吴江钢质造船厂,原是一家乡镇企业。1996年底转制后,取名现在的名字。”张菊生介绍,与江边、海边的大型造船厂不同,这里紧靠太浦河,属于一个小型内河船厂。船厂占地面积1.74万平方米,共建有3个船台。其中两个为万吨级,长度均为115米,宽度分别为33米和27米。还有一个为千吨级,长度80米,宽度22米。由于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企业在创办之初,只能先从木船、水泥船开始一步一步打拼。在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和经验后,逐渐发展到钢质机动货船、大型内河机动货船,船的吨位也从二三百吨上升到三四千吨。2005年,出于市场行情需要,他们开始转型生产钢质甲板驳,吨位也攀升到了万吨级。单个气囊承受200吨重力,帮助船舶安全下水“其实,造船就好比是造高楼,以现有的技术水平,并没有太大难度。”张菊生说,每艘船均由不同船舱构成,只要搭好框架,再焊接各种类型的钢板、角钢和H型钢,便可完成。在建造过程中,只要重点抓好焊接、打磨和油漆三个环节,便能确保船舶在海上行驶3-5年不生锈。而且,现在建造的甲板驳没有动力系统,技术要求更低。一艘万吨级甲板驳,一般只需4-5个月就能完工。建造一艘万吨轮,难道真的就这么轻松?公司办公室主任沈加文接下来的回答道出了造船人的艰辛。“造船属于特殊行业,不仅危险、而且还异常艰苦。”沈加文说,一艘万吨级轮船,从船底到甲板围板的总高度,通常超过11米。因此,工人在光滑的甲板上干活非常危险。而且造船完全是露天作业,风吹日晒雨淋,夏季甲板上温度高达50-60℃,对工人的身体和心理都是一种考验。在内河航道,大船下水也充满挑战。沈加文介绍,轮船下水一般两种方法,滑道下水和气囊下水。滑道下水首先要在船底垫好木制滑板,并用缆绳拉住船身。当船要下水时,在滑板上抹上黄油,借助船台本身的倾斜角度使船滑入水中。但是,这种下水方式具有一定危险。因为船体受重力加速度影响,下水速度会越来越快,系在船身上的缆绳就有可能会拉不住。“有一次,一艘大船下水时将保护用的缆绳全部拉断。巨大的惯性使船一下子冲到河对岸,将驳岸撞出一个缺口,还好没有造成更大破坏。”沈加文说,处于安全考虑,后来,船厂采取了气囊下水方式。根据船的吨位,在船底塞入相应数量的气囊。这些气囊充气后直径可达1.5米,每个可承受200吨重力。在船的另一头,则拴上钢缆并依靠卷帘机收放。需要进行下水作业时,通过气囊与卷帘机的双重作用,将船缓慢放入水中。如需驶出太浦河,船舱内得压入四五千吨水张菊生说,受到太浦河航道限制,万吨级船舶已经是他们能造的最大吨位了。芦墟近邻上海,这里的太浦河水面宽阔,约有160-165米宽,8米深。但是,对于上万吨级的轮船,这点水面空间还是捉襟见肘。去年,船厂下水的最大一艘1.5万吨级甲板驳,全长120米、宽28米、深7米,下水后一下就占去了河道的四分之三。要不是吴江海事部门提前介入,暂时封航,后果难以想象。此外,轮船下水后拖到上海交货,路上也是障碍重重。张菊生说,离船厂最近的一个障碍物———汾湖大桥,净高只有6.8米,桥墩间宽度30.5米。要安全通过这座桥,不仅船两边与桥墩的距离要把握得十分精准,而且还得给船舱压入四五千吨水,加大船体吃水深度,降低高度后才能顺利过桥。等船到了上海松江码头,再装上4米多高的围板后交付使用。据悉,从2005年至今,新生造船厂一共建造了25条大船。这些船出口到菲律宾、新加坡、尼日利亚、荷兰、印尼等国。其中最大一条,于去年顺利下水,船长112米,宽28米,深7米,满载排水量1.5万吨。张菊生说,与造百吨、千吨级的小船相比,万吨轮的经济效益要好一些,每条单价在1400万元左右。而且现在造船行业不景气,很多船厂陷入了生存危机。他们的摊子相对较小,仅有100多个工人。去年共完成销售额5000多万元,基本维持船厂的正常运转。“前两天,宁波的朋友打算给我两张3万吨级的集装箱船订单,但我根本做不了。不是技术不行,实在没地方。”张菊生说,截至目前,船厂今年才接到了两单生意。为了维持船厂生存,过两天正争取找熟悉的船东再谈一条船,不然今年的销售连去年那点都要保不住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豪新生造船一艘1.2万吨驳船气囊上排下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