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铸就宏图,船用气囊发展之路
2010年12月21日出版的中国船舶报报道:“昌林气囊助七万吨船下水”。文章介绍了12月3日,在浙江正和造船有限公司3号船台,7万载重吨散货船“新东莞1”号在昌林气囊和技术的帮助下,顺利下水的消息。这是目前世界上采用气囊下水解决方案的最大吨位的船舶。这也标志着中国的气囊下水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1993年,济南昌林气囊容器厂有限公司把原始气囊生产工艺经过创新,创造出高强度锦纶橡胶气囊,使气囊的承载达到了数千吨船下水的能力。2001年,又研制出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新型气囊——“高承载力多层揉压气囊”,气囊的承载更是达到了数万吨船下水的能力,从而大大扩展了气囊的应用范围和安全保障性能。这项成果已经通过了山东省科技成果鉴定,并获得了省级科技进步奖。新产品投放市场后,创造出一系列船舶下水的新记录,数以千计的万吨级船舶采用 新品气囊安全下水。2006年4月,二万载重吨级的大型货船“浮山湾”号在浙江舟山一海船厂成功下水,该船长156米,型宽24米,型深13.2米,下水重量达到5800吨。2008年8月,巴拿马型散货船维多利亚号(VICTORIA I)在浙江三门健跳船厂顺利下水,该船载重55,000吨,船长190米,宽32.26米,下水重量达到12,000吨,是当年世界上采用气囊下水的最大船舶。2009年12月,国内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大吨位自航式半潜船“希望之路”号采用昌林气囊在天津滨海新区顺利下水。这艘由天津中交博迈科海洋船舶重工为中交国际航运公司建造的半潜船,总长156米,宽36米,型深10米,最大载重量20000吨,下水重量达12900吨。该船的顺利下水,再次刷新了气囊下水的新纪录。2010年12月3日,载重7万吨的散货船“新东莞1”号在浙江正和造船有限公司3号船台,采用高压气囊顺利下水。该船总长222米,型宽32.26米,型深18米,设计吃水11.3米,自重近13000吨。
济南昌林在标准的起草过程中做了大量的试验验证工作。多次气囊爆破试验取得的实验数据为气囊强度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中国制定的《船舶下水用气囊》标准,得到了国外船东的赞誉和认可。先后有越南、印度尼西亚、土耳其、伊朗、泰国、印度、新加坡等许多国家的客户来到公司签订引进气囊和下水技术合约,使我国的船舶气囊下水技术走向世界。(气囊的多种功能)2007年,在江苏新义船舶修造公司,采用气囊把载重5000吨的化学品船“兴通油69”号上排到陆地,开创了大型船舶气囊上水的新纪录。2000年8月,一艘意大利30万吨超级油轮在我国南海担杆列岛洋面靠泊码头。当时海面风力达到六级,在风浪中,巨轮在靠泊的一瞬间,巨大的冲击力使悬挂的4只直径3. 3米的大型充气靠球中,一只外国产的靠球爆裂了,而我国公司提供的2只靠球安然无恙。意大利船东对“昌林靠球”露出了满意的微笑。这就是中国气囊护舷靠球产品的过硬的产品质量。我国海军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的远航编队上,装备了济南昌林气囊容器厂有限公司的浮式充气靠球。目前,昌林浮式靠球已经被我国海军列为编队接舷防护的制式装备。2008年6月,经山东省科技厅批准,在济南昌林气囊容器厂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山东昌林船舶气囊与靠球技术研究中心成立,这是全国唯一一家从事船舶气囊与靠球的产品研发、产品标准性能测试、船舶气囊上下水技术研究、技术服务、气囊下水船台和下水坡道设计、气囊下水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的专业机构。中心拥有多名高级工程师、先进的测试仪器和一支装备精良的施工队伍,承接国内外大型船舶气囊下水的方案设计、气囊安全性评估和船舶气囊上下水工程总承包服务。在多年的实践中,济南昌林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的企业发展道路,以制定行业标准和取得知识产权专利为企业的重点方向,用科学理论指导生产,用专利技术开发产品,使企业具有无限的发展后劲,始终列在行业的龙头地位。船舶气囊下水技术,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依靠科技创新飞速发展,定能创造出一片大展宏图的新天地。
页:
[1]